(2022年1月26日)
2021年,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西“4·27”重要讲话精神,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要求,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“三农”工作,主动作为,担当实干,改革创新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,“十四五”实现良好开局。
一、2021年全区农业农村主要工作及成效
(一)加强党对“三农”工作的领导,农业农村经济增速居全国前列。自治区升格组建党委农村工作(乡村振兴)领导小组,领导小组实行“双组长”制,由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。领导小组下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,由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担任指挥长,指挥部内设1个办公室和13个专责小组,形成了“1+13”的工作机制,统筹推进全区乡村振兴各项工作。全年全区一产增加值增长8.2%,超过年初预定6%的目标,高出全国1.1个百分点(全国增速7.1%),排全国第5位,再创历史新高;两年平均增速6.6%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3元,名义增长10.4%,两年平均增速9.4%、排全国第4位。
(二)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,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。建立了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部门协同推进的抓粮机制,深入实施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坚决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、严格管控“非粮化”,新建高标准农田250万亩,抓好扶粮政策落实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34.35万亩、总产量277.3亿斤,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。落实国家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,持续支持新建和改扩建规模猪场,创新推行高架网床生态养殖,扶持引导生猪产业转型升级,生猪产能提前一个季度恢复到2017年正常年份水平,全年生猪存栏2128.2万头、出栏3113.9万头。
(三)构建有效衔接机制,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。出台有效衔接实施意见,全面做好过渡期领导体制、工作体系、政策体系、帮扶机制、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、考核机制“六大衔接”。进一步理顺党委农办、农业农村厅、乡村振兴局职能,形成“1+1+1>3”的工作合力。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,调整优化特色产业扶持政策,完善推广县级“5+2”、村级“3+1”特色产业发展模式。
(四)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,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。立足广西特色资源优势,做强粮油、糖蔗、蔬菜、水果、蚕桑、茶叶、中药材、家畜、家禽、渔业10大特色产业集群,做优现代种业、设施农业、数字农业3大现代农业支撑,做精六堡茶、茉莉花茶、罗汉果、奶水牛、牡蛎等多个排名全国第一和全国前列的亮点产业,构建“10+3+N”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。新增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、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、农业产业强镇10个,推动水果、蚕茧产业分别连续4年、17年保持全国第1位。累计有80个农产品通过“圳品”认证,新认定“广西好嘢”品牌126个(总数达411个),有10个品牌入选2021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,总数位居全国第一。
(五)推进创新驱动发展,农业科技支撑力不断增强。全面启动种业振兴行动,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,累计建成15个国家级、59个自治区级种质资源圃(库),建成我区首个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,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324个,总数居全国第4位。加快提升农机化水平,2021年底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6.62%,增长1.08%。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取得新突破,成立了全国第一所农业职业本科大学——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,填补了我区农业类本科大学的空白,推动构建起“1本科、2高职、8中职”的中高本一体发展的农业职教体系。
(六)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,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。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,持续建设127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,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%。全区累计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965个,建成库容20万吨以上;扎实推进6个国家级、5个自治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建设,国家级试点县数量全国第一。深入实施“互联网+”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,在永福、灵山等4个县开展国家级试点。在全国率先整省推进数字化产地仓建设,全区建成70个,其中30个已正式投入运营,有效推动了